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关键看“教育增值”

发布时间:2016-04-04  浏览次数:689

    姜斯宪  教授  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
    摘要
    从根本上来讲,培养一流人才,是大学永恒的核心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真”。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不再“吃不饱”或者“吃不好”。


【编者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强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究竟怎样才算是世界一流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看来,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对于如何看待科研和教学、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留学热等问题,姜斯宪也给出了个人的看法。以下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


    中国高等教育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实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提升,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11工程”、“985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支持下,各类可比的办学指标迅速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在日趋激烈的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中,这十分不易。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与论文、项目、经费等科研指标快速增长相比,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如何成为真正的一流?从根本上来讲,培养一流人才,是大学永恒的核心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真”。看一所大学办得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从这一核心使命出发,我们还任重道远。
【教育增值:实现从一流生源到一流人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9年和2013 年先后两次对几十个国家的15周岁在校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等领域的“素养”进行了测评,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作为中国观测样本的上海中学生两度名列榜首,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以及韩国、日本学生也都名次居前。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等东方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值得继承的传统和应当发扬的特色,比如,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注重行为规范的养成,鼓励勤奋刻苦学习,等等。经历高中阶段的拼搏和高考制度的严格选拔,一批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优秀中学生进入国内一流大学继续求学之路。
    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点赞,但也不应盲目自满,因为人才培养相当于一个中长跑,在基础教育阶段领先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也领先。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教育增值”最大的大学。大学生的“教育增值”,是毕业生与新生之间的复杂函数,既体现在学科专业领域基本知识和创新技能的提升,也融合于科学精神、学习素养、社会情怀的培育和养成之中。其中还包含着诸多变量,比如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质量、交流研讨的环境设施、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及生均的教育经费投入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努力调节各种变量,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基础设施,激励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完善教学科研的配套功能和支撑体系,促进实现最大程度的“教育增值”。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不再“吃不饱”或者“吃不好”。在当下,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教育增值程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这虽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有关,但高等学校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世界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世界一流的人才。
    再过几天,上海交大就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学在交大”是我们的目标愿景,希望通过以学生为本、教学为先、学术为要、学风为基,把老交大的育人传统与综合改革的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真正在人才培养的“教育增值”问题上实现突破,让学生的学习有更优体验,让交大的老师更加乐于教书、更加专注育人。 

Copyright © 20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展计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邮编:150001 电话:0451-0451-82518945 邮箱:fjc@hrbeu.edu.cn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