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礼: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八个关键点|专访

发布时间:2016-03-30  浏览次数:540


政府投入的资源及其配置方式不同,还使得政策收益大不一样。因为大学也是一个理性的组织,其行为取决于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大学获得经费渠道的不同,可以将经费控制模式分为官僚控制模式(大学办学经费来自于政府拨款)和市场模式(大学通过提供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服务来获得收入)。据统计,2014年,39所985工程大学的平均办学经费为45亿人民币,其中46%为政府拨款、27%为科研经费、18%为学费、9%为其他。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控制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重点大学身份固化和同质化问题。因为在经费配置的官僚控制模式下,大学一般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迎合政府喜好,面向政府办大学。只有通过市场模式配置资源,才能引导大学积极实施比较优势战略,面向学生、立足自身、办出特色。
    三.“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关键点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就《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的关键点进行解读。
    周光礼:我认为,“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关键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工程”是国际化与主体性双重挤压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一方面,政策强调在国际可比指标上引入国际标准(SCIE论文、ESI前1%学科)。另一方面,政策强调扎根中国办学,强调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第二,坚持追求卓越的政策价值观。公平、效率、卓越、自由是教育政策追求的四大价值理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卓越才是硬道理。一流大学不但要有卓越的科研水平,而且要有卓越的教学水平。“双一流建设工程”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并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办大学就是办学科,学科既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平台,既是人才队伍汇聚的平台,也是办学资源配置的平台。“双一流建设工程”强调引导和支持大学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力争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Copyright © 20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展计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邮编:150001 电话:0451-0451-82518945 邮箱:fjc@hrbeu.edu.cn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