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发布时间:2017-04-01  浏览次数:1173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增强和明确。80年代末,共同体一词在引入教育领域的同时,其特征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新型学习模式。基于不同学校的需求和特点,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一种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强调学习共同体是进行文化交流、融合与撞击的组织形式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学习共同体的关注集中在四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协作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同时,国内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基础教育,注重网络环境,但与课堂文化联系不紧密,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不足,缩小了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通过对学习共同体内涵的进一步梳理,笔者认为新型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有民主、平等的特征,以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为内涵。学习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又是探究共同体,强调每个人既是学习者,又是潜在的助学者,师生之间是合作、互惠、相互促进的关系。

谈到学习共同体,就会涉及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问题。多年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studying(学习,即:阅读、记忆等学习的行为和过程),而对于learning(学会,即:通过学习、实践或传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注不够。也就是说,对于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行为和过程关注较多,而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会或掌握结果疏于研究,实际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尚未牢固树立,没有实现从以为中心向以为中心的转变。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教学方式,注重系统的传授知识,具有推崇权威、服从师道尊严的特性,而对于培养沟通合作和共享意识关注不足,对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都呈现出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的单向、划一的传递;组织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学习、以竞争为动机的个人主义学习。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类似,西方传统教学模式也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老三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方现代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主张以学生当前状态为基础,发掘学生潜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在学生所有活动中,学习是中心;更加关注学习效果,重视测量与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灌输中心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对话中心教学模式。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与教师一起共同学习,课堂文化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Copyright © 20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展计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邮编:150001 电话:0451-0451-82518945 邮箱:fjc@hrbeu.edu.cn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