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有关背景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17-02-28  浏览次数:1460


四、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设计思路

1.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相结合,客观呈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最好大学。

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然而,具体到每一所大学,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千差万别,职能定位也因此有所不同,比如有以培养精英人才、承担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变革为目标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有专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学型大学。《大学排名的柏林原则》指出,“排名应该认识到高等学校的多样性并考虑到它们不同的使命和目标”。实际上,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大学还是以人才培养为主,这些学校的科研活动尚不具规模,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做的就更少。

为了全面而又公平地对中国大学进行比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设计了1个综合排名和3个单项排名。其中综合排名针对的是培养本科生且科研规模和科技服务规模均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大学,即那些同时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能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单项排名则从三个维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大学进行了分别排名,让人们有机会认识到那些不参加综合排名但是在某一维度(比如人才培养)上表现突出的中国最好大学。

2.精选指向明确的关键办学指标,清晰展现大学的优势和不足。

复杂的大学能否用简单的数字来测量甚至是排名?尽管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明确的,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是使得排名这种直观地呈现大学综合地位的评价形式获得了生存的土壤。然而,正是由于大多数普通读者只是对排名结果感兴趣,并不关注排名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一些不够负责的排名也因此有了生存的空间。有些排名在指标体系设计上比较随意,主要从获取数据便利性的角度出发挑选指标。《大学排名的柏林原则》指出,“指标的选择应该基于指标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而不是仅仅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排名应当明确告知为什么包括这些指标和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什么”。一些排名使用的指标体系庞大繁杂,但是说不清或干脆回避说明选择各个指标的原因以及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不仅把排名过程变成了事实上的“黑箱”,也使得排名结果很难解释,除了数字名次以外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指标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的适切性角度出发选择了9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每项指标所反映的具体办学绩效都进行了一一说明。9项指标中,人才培养方面2项,即反映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声誉的“新生高考成绩”、反映培养结果的“毕业生就业率”;科学研究方面4项,分别是体现科研规模的“论文数量”、体现科研质量的“论文质量”、体现顶尖成果的“高被引论文”、体现顶尖人才的“高被引学者”;服务社会方面3项,包括测量科技服务贡献的“企业科研经费”、测量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论文”、测量成果转化效益的“技术转让收入”。由于指标的指向和意义都非常明确,人们不仅能够通过“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了解大学的综合表现,还能清晰直观地看出每所大学的优势和不足。

Copyright © 20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发展计划处 版权所有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邮编:150001 电话:0451-0451-82518945 邮箱:fjc@hrbeu.edu.cn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