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型教学模式
对学习共同体和课堂文化建设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建研究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一些文献热衷于争论究竟应该是不破不立、还是先立后破;具体到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相辅相成的过程,而创建学习共同体就是一个课堂规范、课堂文化与师生关系的“重建过程”。教师面对重大的角色转变,他们将“既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专家,也是学习者;既是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同时自身又是这种共同体的一员”。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寓学于研,突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强调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
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从权威与服从转变为民主与平等,教师关系由相互封闭与隔阂转变为切磋教学与相互学习,教学方法从灌输与说教转变为探索与研究,教学内容从教条与保守转变为思辨与创新,教学评价从单向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正是因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独有特质,使其成为建立新型课堂文化的必由之路,成为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微观层面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形式:科技导师带动模式、学科竞赛参与模式、实践调研切入模式和学术社团活动模式等。为支持和适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开放共享,适时关注学习者的状态、发展需求和能力提升,完善评价考核,构建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心、事业心、科学态度、创新品质、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模式的改革还特别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舆论宣传和说服解释,减少外界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怀疑和误解,特别要防止一些人既对当年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颇有微词,但又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作为标准和规范来评判和质疑当今的教学模式改革。
西北工业大学秉承“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发展需求,开放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三种模式、四个计划、五个突破,即: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探索招生选拔新机制与开放合作办学新机制,大力改革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和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重点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课程质量提升计划、创新创业翱翔计划和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取得素质教育、个性化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和开放合作办学的新突破,并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
综上,在研究与辨析学习共同体、课堂文化和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及实现路径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培育“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深化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之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探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
张炜,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陕西西安 710072;
万小朋,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陕西西安 710072;
张军,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长、教授,陕西西安 710072;
牟蕾,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注册中心主任,陕西西安 710072;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2期第1-3页
(陈潜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