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余敏杰2017-06-18
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结果,这也逐渐成为高校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凭借,尤其是在带动新兴学科增长、优势学科集群打造和重大创新成果凝练上。本报告所讨论的“跨学科水平”是指Scopus数据库发表论文的跨学科竞争优势情况,包括主要竞争优势数(DC)和新兴竞争优势数(EC)。
本报告同时获取了中国大陆10所、英美澳9所以及亚洲5所一流大学的2012-2015年Scopus发表论文的跨学科竞争优势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需要说明的是,Scival中跨学科结果呈现的依据是以四年段来划分的(如表1中2015年栏的结果基于2012、2013、2014、2015年的底层数据而来),所以各表格中并非有2016年最新的数据栏。
表1 大陆一流高校2012-2015年跨学科竞争优势数对比表
2012-2015年,大陆一流高校跨学科水平有一定提升,尤其是新兴竞争优势数进步明显,由2012年的均值167个上升至2015年的213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三所高校的主要竞争优势数4年来均保持在大陆对标高校前三甲;复旦大学的新兴竞争优势数增幅最大,由2012年的180个排名第五,增加到2015年的288个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是大陆一流高校中跨学科水平提升最大的高校,它的主要优势竞争数由2012年的47个上升到2015年的62个,新兴竞争优势数由210个上升到287个。
英美澳一流高校2012-2015年跨学科竞争优势数情况如表2所示,跨学科水平均值稳中有升。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主要竞争优势提升最明显,由2012年的44个逐年稳步上升至2015年的60个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在2012-2014年的主要竞争优势均为英美澳高校第一,尽管2015年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小幅超越,主要竞争优势数下降为58个,但依然稳居第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2-2015年来新兴竞争优势表现亮眼,一直位居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于其它高校。
表3 亚洲一流高校2012-2015年跨学科竞争优势数对比表
亚洲一流大学各校跨学科水平差异较大,东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跨学科水平上始终保持一定优势,两校主要竞争优势一直超过40个;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水平表现相对欠佳,处于亚洲一流高校最末。
总体而言,在所有对标高校中,斯坦福大学的主要竞争优势数在2012-2014年均位列第一,2015年排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之后,位列第三。除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这4所高校近四年的排名也均保持在所有对标高校的前10名之内。
以上简单呈现了2012-2015年中国大陆一流高校与全球一流大学在跨学科水平的发展趋势与差异。目前大陆一流高校跨学科竞争优势数不断增加,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逐渐达到对标高校群体的均值。但可以看出,上升空间依然广阔,各大陆一流高校应继续加强跨学科竞争力提升,早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目标。
作者 吴伟,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敏杰,浙江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主任
编辑 罗金苗